世人听秋,总绕不开 “自古逢秋悲寂寥” 的叹惋,唯有陆游的秋夜,藏着一场无人识破的魔术。
阶前梧桐叶坠枝的轻响,原是碎玉落地般的脆,到他耳中却漫成了缠绵的雨。
淅淅沥沥,似穿林打叶的急,又似空阶滴到明的缓,把窗纸洇出一片朦胧的潮。
抬头分明是霜月当空,清辉如练,把庭中菊影拓在青砖上,像幅淡墨画。
可他掌心偏凝着雨珠的凉,衣襟仿佛还沾着荷塘的湿,连呼吸都带着水汽。
那是心里漫上来的雨,从少年志未酬的沟壑里渗出,从故园难归的褶皱里漫出,悄悄打湿了鬓角的霜。
这场秋夜的魔术,原是他把半生心事,都酿成了雨。
图片
《落叶》
陆游〔宋代〕
万瓦清霜伴月明,卧听残漏若为情。
无端木叶萧萧下,更与愁人作雨声。
这首诗的大意是:
千万片瓦片上的清霜伴随着明月的光辉,躺在床上听着残漏之声,情何以堪。
无缘无故树叶萧萧地飘落,又像雨声一样,增添愁人的愁绪。
这首诗描绘了在清霜伴月的夜晚,诗人卧听残漏,难以入眠的情景。又写无端飘落的木叶发出萧萧声响,好似雨声,更添愁绪。通过这些景象,表达了秋天落叶引发的诗人内心无限的愁怀。
图片
首句描绘出一幅清冷的画面,无数屋瓦上覆盖着清霜,在明月的映照下,更显寒意。
“万瓦”形容屋顶的广阔,暗示了这是一个宁静而空旷的夜晚;
“清霜”则点明了时令为深秋,清冷的霜气覆盖了万物,给人以寒意;
“伴月明”三字,月光皎洁,与清霜相映成趣,既增添了画面的清冷感,也寓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清冷。
次句通过“卧听残漏”的细节,展现了诗人难以入眠、孤寂愁苦的心境。
“卧听”二字,将诗人的姿态与心境展露无遗,他躺在床上,难以入眠,只能静静地听着时间的流逝。
“残漏”指的是夜将尽时漏壶的滴水声,这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,也象征着时间的无情流逝和人生的短暂。
三句通过“木叶萧萧下”的意象,描绘了深秋夜晚树叶飘落的自然景象,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愁绪。
“无端”二字,透露出诗人对落叶纷飞的无奈与伤感。落叶本是自然现象,但在诗人眼中却成了“无端”之事,加剧了秋夜的清冷,更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愁绪。
结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通感手法,将视觉上的落叶与听觉上的雨声相结合,落叶落地的声音,在诗人听来竟如同细雨绵绵,进一步深化了愁绪的表达。
此句通过通感手法,将诗人的愁绪推向了高潮,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和感慨。同时,“愁人”二字也点明了诗眼,正是因为诗人愁苦,所以“残漏”“木叶萧萧下”的声音在诗人听来也是愁苦的。
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伤秋诗作,通过描绘深秋夜晚的清冷景象和落叶飘落的声音,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情绪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。
【声明】图源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金桥大通配资,炒股配资炒股,配资实盘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